進口棉紗再次涌入中國港口
據青島、張家港、上海等地的棉花、棉紗貿易商反饋,3月中下旬以來抵港或計劃4月上旬抵港的外紗數量不斷上升,支數集中在40S及以下的普梳、精梳紗,40S及以上的精梳紗、高配紗則寥寥可數,產地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等。美國、土耳其產地棉紗則以OE21S以下為主,大量的外紗涌入中國保稅區(qū)并清關銷售,對國產棉紗的產銷和價格造成較大沖擊。 江浙、廣東、河南等地的棉紗中間商表示,由于進口棉紗在價格上普遍有500-1000元/噸的優(yōu)勢,越來越多的中小型織布廠、印染廠和服裝廠認可印巴等外紗的品質,“棄國產、購進口、減產能”的趨勢也很明顯。江蘇鹽城某8萬錠左右紡企表示,3月份以來除中、低檔次紗線情況未見好轉之外,企業(yè)的中高紗支出貨也同樣放緩,50支、60支紗線基本沒有庫存,廠家維持按單生產狀態(tài)。“如果再沒有新增訂單,這種平衡狀態(tài)很可能會在下個月被打破”。該廠銷售負責人表態(tài),一些原來的蘇南、廣東等地的老客戶紛紛表示采購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亞棉紗代替該公司的產品,價格低、單次交貨量大和LC90天付款是最主要的優(yōu)勢。而與棉紗有利潤但成交量放不開形成對比的是各棉紡織廠棉花等原料僅處于維持生產狀況,截至3月底江浙等地紡企原料庫存僅在15-25天之間,較往年下降30-40%。 對于近日進口棉紗再次涌入中國港口的原因,一些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棉紡織廠認為,除了進口棉紗價格低、產品質量逐漸提升以及印巴等紗廠、出口商信譽度提高外,另外的原因包括:1、近日人民幣對美元止跌反彈,進口棉紗企業(yè)的信心有所恢復。人民幣匯率出現的短期反彈,市場普遍達成了共識,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考慮、美國就業(yè)數據低于預期影響美聯(lián)儲加息進程、西方國家紛紛參與亞投行籌建等因素共同促成了短期內人民幣的反彈;2、印度政府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提高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退稅率和價值上限,早前在新稅率中,棉紗是唯一符合價值上限為每公斤13盧比時,個別稅率為3%的條件,同樣保留了低于50支、50支及以上支數紗線的稅率,稅率已經修改為2.8%,價值上限為每公斤18盧比,巴基斯坦、越南等東南亞紡織業(yè)大國在規(guī)劃或實施新的退稅政策,加快擠壓中國棉紡織廠、服裝廠的生存空間;3、2015年中國政府只發(fā)放了89.4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而且加大了對“代理進口”“配額調劑”等的審核、監(jiān)管,青島、上海、張家港、廣州等地棉花貿易商處于半失業(yè)狀態(tài),為了支撐下去,轉而向下游棉紗發(fā)展順理成章,很多棉商、投資商第一次涉足外紗進口。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yè)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