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臭阻燃 毛纖維催生新品
作為一種較為昂貴的紡織材料,毛纖維多用于高端職業(yè)制服和休閑服裝等,由于毛纖維不能像合成纖維一樣被人為地賦予各種功能,導致其在功能性應用方面的拓寬開發(fā)較少。但是,毛纖維自身具有突出的性能特點,比如可以消除堿性和酸性氣體,與滌綸相比具有相對較高的極限氧指數(shù),細化羊毛具有良好的吸濕導汗性能等。 在高溫、出汗、超市貨密閉的條件下,人體穿著紡織品后往往會產生異味,比如汗臭、狐臭、腳臭等。人體異味主要是由于細菌分解人體皮膚分泌物導致的有機揮發(fā)性氣體,汗臭的3種典型氣味分子是氨氣、醋酸、異戊酸,通過對紡織品賦予抗菌功能可防止部分人體異味的產生,尤其是防止其細菌分解黏附于織物上的人體皮屑或分泌物導致的異味,這就是防臭的概念。 追根溯源細探纖維性能 由于以下原因導致防臭效果有限,人體異味依然較重:一方面出于安全性及對防止人體皮膚菌群的破壞性的考慮,國家標準規(guī)定使用非溶出性抗菌產品,即使用不能遷移到人體皮膚表面的抗菌產品,這導致抗菌紡織品的有效作用距離有限,只有幾十微米。因此,抗菌織物基本上只對移生于其上的細菌有效,而不可能對皮膚表面的所有細菌有效。 另一方面,紡織品接觸不到的皮膚表面的細菌依然會產生異味,比如腳指趾頭之間。對于已經產生的這部分比重較大的人體異味,應該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消除,即消臭。消臭性能是指通過物理吸附或化學反應等方法,將已經存在的臭氣分子消除到人嗅不到的程度。 事實上,毛纖維自身就具有極好的消臭性能,毛纖維需要的是抑臭而不是消臭,但是鮮有文獻報道具體的定量測試數(shù)據(jù)。越來越多的產品開發(fā)表明,通過混紡途徑解決含毛織物的阻燃問題不失為一個好途徑,比如常用的毛/阻燃粘膠50/50產品。 我們測試并分析了幾種纖維的消臭性能,并和實際試穿進行了對比分析;進一步測試了含毛的混紡紗線的阻燃性能;并通過開發(fā)實例,指出毛纖維在開發(fā)貼身穿用的抗菌防臭、消臭及阻燃等多功能高檔內衣上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 實驗共測試了棉、大麻、粘膠、毛、滌綸和消臭腈綸6種纖維襪。其中,羊毛襪采用138dtex×2毛紗編織,棉襪采用145dtex針織棉紗編織,大麻襪采用167dtex×2大麻紗編織,滌綸襪采用83dtex/72f長絲編織,消臭腈綸襪采用167dtex短纖混紡紗編織,以上樣品原材料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用上述纖維混紡或純紡成針織用紗,并制成簡單的襪片作為試穿用襪子,襪子在使用前都放人含有洗衣粉(2g/L)和碳酸鈉(2g/L)的水溶液中,80℃下加熱30min,以去除織襪過程中的油劑。 消臭率測試可以用來評價樣品對目標氣體的消除能力。消臭率腈綸為95%、毛為94%、棉為88%、粘膠為77%、大麻為46%和滌綸為17%,各纖維之間差異大,除功能性纖維消臭腈綸外,天然纖維毛纖維對氨氣的消臭率最好,其次是棉,而滌綸對于氨氣的吸附性能很差;對于醋酸和異戊酸而言,除了滌綸,其他纖維對兩種酸性氣體的消臭率都極高。而改性的消臭腈綸纖維對氨氣及兩種酸性氣體均具有極好的消臭率。 6種纖維消臭各顯神通 羊毛纖維是由平面重疊的鱗片狀表皮細胞將紡錘狀皮質細胞包卷起來組成的,其形態(tài)結構分為鱗片層、皮質層和髓質層3部分,主要成分是角質蛋白,根據(jù)羊毛纖維的結構性能,其對氨氣、醋酸和異戊酸的消臭率都較高,能夠很好的達到消臭目的。 對于纖維素纖維,棉纖維和粘膠纖維對氨氣的消臭率遠遠高于大麻纖維,這可能是由于大麻纖維纖維素含量較低,且結晶度和取向度高導致的。而滌綸纖維從形態(tài)結構而言,表面光滑、沒有任何孔隙;從化學結構而言,其主鏈和側鏈均沒有活性基團,難以通過物理吸附或化學吸附消除這些臭味分子。 滌綸纖維的消臭效果遠低于棉、毛、消臭腈綸。感官測試結果表明,棉、大麻、毛、消臭腈綸材料的襪子除臭效果好于粘膠,顯然,滌綸襪子的臭氣強度是最為顯著的。 毛混紡紗線的阻燃性能分析表示,毛/阻燃粘膠50/50是經典的高檔阻燃面料,如內衣面料,被美軍采用。根據(jù)前面的消臭性能測試,該組合同時具有消除異味的功能。隨阻燃粘膠含量增加,混紡紗線的阻燃性能越來越好;但是當毛纖維含量達到60%時,就會出現(xiàn)燒通現(xiàn)象,且續(xù)燃時間增加。 根據(jù)對各種纖維基本性能的了解,利用毛纖維天然的高氧指數(shù)和消臭性能的特點,采用多纖維混配,利用纖維間的協(xié)效阻燃效應和后整理工藝技術,我們開發(fā)了含毛纖維的本質阻燃、抗菌防臭消臭的高檔內衣褲。其采用腈氯綸/棉/毛/銀纖維45/34/20/1混紡紗線,坯布面密度為200g/m2,屬于棉毛結構。該多功能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阻燃和消臭性能,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色牢度、頂破強力及尺寸穩(wěn)定性等針織品常規(guī)的基本性能。 ?。偤筌娦柩b備研究所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 轉載本網(wǎng)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wǎng)",更多紡織專業(yè)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wǎng)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