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條子和紗線中的假捻
3.2具有捻度傳遞的螺旋旋轉和三維變形當一金屬線圈纏繞一須條僅施加少量的壓力在須條表面,此時的捻度為:
Tf..s=1000/hG=1000/πdGtanαT(4)
當螺紋傾斜角αG=0°時,最大假捻Tf..s=∞,但是由于逃逸會有所減少,在0°<αG<90°時也會發(fā)生捻度逃逸(圖7)。無逃逸的螺旋旋轉意味著按照無捻度傳遞的螺距沿紗線軸線假捻。當契形邊緣作用在一邊(契形擋板、阻扭器)時也會產生并且紗線不需任何
類似卷繞的橫向運動。如果線性結構(條子、粗紗、紗線)的軸線產生三維變形,那么,就
會產生三維變形和捻度傳遞(圖8)。
Tf.ges=Tf..s+Tf..3DD+Tf.TD(5)
三維變形產生的最大理論假
捻是在αG=45°時,并且螺旋圈無內直徑。假捻可以根據公式(5)計算。
Fritsche在位于固定假捻裝置之前的,用于粗梳毛紡環(huán)錠細紗機牽伸區(qū)的Befama螺紋上的牽伸須條中得到了大約100捻/m的假捻。
3.3 滾動和捻度傳遞紗線輕微地在假捻裝置上滾動,也會產生捻度傳遞。在加捻過程,紗線通常產生滾動/滑移運動。如果只發(fā)生少量的滾動,紗線會表現出大量的滑移,并且每一轉只有很少的滾動。如果是反向的,產生的捻向相反。紗線在氣圈控制環(huán)中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每一回轉紗線加上一個捻(Z向)。當紗線每轉僅滾動0.1轉,就產生0.1個假捻(S向)在球形控制環(huán)之上的紗線就保持0.9個Z捻。在轉杯紡的引紗管中,由于管子直徑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理論滾動數量,大直徑管子產生的顯著滑移必定阻止?jié)L動。理論上,管子直徑應是引紗管軸的5~6倍。在轉杯紡使用螺旋引紗管時,由于管子螺紋向著紡杯槽,會產生積極的捻度傳遞。雖然在螺紋上通常會產生滾動,但是嚴格的講也會產生紗線滑移。加入的加捻部分然后喂入向著紡杯槽的兩個螺紋間。
在具有多個金屬螺紋的錠翼裝置上,也會產生粗紗滾動和沿著牽伸輸出方向的捻度傳遞。
3.4捻度傳遞和三維變形
圖9~圖11表示了紗線、粗紗或條子的三維變形的例子,同時伴有捻度傳遞。
Tt=Tf..DV(6)+Tf.RV
圖11中的圓環(huán)可直接與實際設計的環(huán)錠細紗機的鋼絲圈相比。
圖12表示紗線在測試儀器中進行
捻度測試的假捻鋼絲圈。最初調節(jié)鋼絲圈使紗線垂直穿入到主要的彎曲段。此時,僅通過捻度傳遞產生假捻(β=90°)。
在另一試驗中,鋼絲圈沿著小支撐環(huán)的接觸面旋轉(圖12)以至于紗線產生三維變形。鋼絲圈前方的假捻通過雙鉗口而固定(鉗口距為320mm),并在Zweigle捻度測試儀上測試捻度。棉環(huán)錠紗(Tt.y=20 tex,αm=0°,φ=90°)的捻度值采用橢圓形扁平鋼絲圈在Zweigle捻度測試儀上測試(表2)。
除了鋼絲圈β=0°時的紗線捻度和試驗時的調節(jié)參數,長絲的紗線捻度為:Tf=Tf..DV+Tf..RV=191捻/m。根據Pavlvo研究,由于三維變形在圓形環(huán)中產生的假捻可用公式
(7)計算:
式中:η———效率(對紗線而言0.8~0.9);
d0———圓環(huán)孔徑(內直徑);
dy———紗線直徑;
φ———紗線彎曲角;
β———圓環(huán)與紗線軸線的夾角;
t———圓環(huán)的外形直徑。
Miao測試了固定和旋轉障礙物對捻度傳遞的影響,如Trommer所作的一樣。此外Miao也認為捻度傳遞是由于紗線中斜向壓力分布造成。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