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告急:種植面積2年驟減1400萬畝
元;以水稻為例,農民可以拿到糧食綜合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種糧大戶補貼,還有安徽設立的水稻產業(yè)提升行動補貼,每畝補貼的金額加起來有60-70元。周桃華說,水稻國家還有最低收購價制度,為農民賣糧托底,但是棉花沒有最低收購價保護,籽棉前幾年最低的時候跌到每斤1.8元,現(xiàn)在回升到每斤3.6-3.7元的水平,與糧食相比,吸引力不高。
呂硯虎說,以前棉花和糧食的價格比率是12:1到8:1之間,在這個區(qū)間時農民愿意種小麥,比如說現(xiàn)在小麥的價格是每斤0.9元,按照最低8:1的棉糧比價,棉價應該在每斤7元左右,但現(xiàn)在只有3元上下,棉糧比價嚴重不平衡。 種子公司、紡織公司憂慮 農民減少棉花的種植,受影響首當其沖的是棉花種子的研發(fā)和銷售公司。李修立以培育棉種起家,成立河南科林種業(yè)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在李修立的辦公室里,除關于棉花的各種證書獎牌,墻上還貼著一幅科林公司成為偃展4110、豫麥18-99系小麥生產經營戰(zhàn)略聯(lián)盟單位的招貼畫,將部分精力轉向小麥育種和銷售映襯李修立棉種業(yè)務如今遭遇的尷尬。 李修立介紹,他的公司目前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不過其中一大半收入來自小麥種子,而在幾年前,棉花種子占他銷售額的一半以上。李修立說,現(xiàn)在小麥種子能夠掙到一部分錢,然后補貼棉花種子培育,不然棉花種子培育難以為繼。 李修立面臨的困境與另1家大型棉種公司的遭遇相同。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它們是最早在國內市場推出轉基因抗蟲棉的公司之一,近年來由于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公司棉種的銷售量大降,2009年該公司棉種銷量在100噸左右,銷售額微不足道。 聽到農民大量減少種植棉花,常州杰多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強庭國在電話里沉默了片刻,他說看來棉花的價格要大幅下跌是很難。中國棉花協(xié)會7月29日的形勢月報指出,由于紡織業(yè)回暖,對棉花需求增加,產需缺口加大,棉價大幅上漲,6月底中國棉價指數(shù)(CC Index328級)超過18000元/噸,半年累計上漲3400多元,均價16116元/噸,較上年同期上漲34.6%。 蘇州易卡樂紡織有限公司的王英志認為,棉花種植面積大量減少,肯定會拉動對國外棉花的需求。農業(yè)部統(tǒng)計,2010年1-6月棉花進口量達172.3萬噸,同比增長1.2倍;進口額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9倍。按照以上數(shù)據(jù)測算,每噸進口棉花平均價格0.163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萬元/噸,在價格上與國產棉花相比具有優(yōu)勢。 盡管棉價還有可能上漲,趙銀生對種植棉花的興趣不大,他說:“我兒子、媳婦都不愿意種地,我1個人忙不過來,太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