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舊年度間鄭棉存在炒高題材,倉單生成偏少
本年度由于國家收儲,故倉單的生成量較往年明顯減少,占鄭棉單邊持倉的比例最高也僅在21%,和往年的60%、甚至100%相比大幅下降。截至4月24日,倉單占鄭棉單邊持倉比僅在16.39%,而2008、2007、2006年同期分別達到了64.40%、69.83%、70.85%,即便剛上市的第一個年度同期也占到25.03%,具體如下圖。
另外,鄭棉倉單今年基本是地產棉生成,由于新疆棉大部分交儲,從價格角度考慮也很少有去注冊新疆棉的。那么后期是否可以有大量倉單生成呢?從現實的狀況來看,目前新疆棉在現貨市場銷售順暢,且價格基本在每噸13000元之上,與期貨市場價差不大,因此后期倉單壓力不大。這是不同于往年的地方,也正因此,新舊年度間的期棉9月合約后期料被多頭資金重點關注。
五、宏觀經濟一旦轉好,鄭棉有望在農產品中率先反彈
在農產品領域,棉花市場對進口依賴度較高,而國際棉價的反彈必然會直接影響到中國國內市場。另外,中國在本年度棉花進口量創(chuàng)出6個年度以來的新低,料歷史上積累的大量工業(yè)庫存被消耗,下年度市場所炒作的資源偏緊預計會切實體現出來,這應引起我們的密切關注。
有了上述兩個關注點,市場還不能過分樂觀,因為中國棉花主要消費領域即紡織服裝行業(yè)的結構調整還沒有完全轉型,依賴出口的局面也沒有徹底扭轉,這樣,我們還必須關注全球經濟形勢是否扭轉這個宏觀大前提。如果歐美經濟持續(xù)陷入衰退,期棉將更多處于一種底部運行;但反過來,一旦全球經濟走好,期棉有望率先展開反彈。
綜上分析,短期內伴隨種植面積的明朗及資金的淡出,鄭棉行情存在回調整理的可能。但長期來看,尤其是對于下年度行情而言,只要全球經濟好轉,鄭棉有望成為農產品中的“明星”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