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之前外棉價格易跌難漲
國內儲備棉出庫競賣將在一周后結束。對于外棉而言,這是不是1個上漲機會呢?筆者認為,如果單純從階段性供需情況上看,拋儲結束后,距國內新棉規(guī)模上市還有至少1個月時間,是新棉供應的“真空期”。同時,由于國內加工企業(yè)很可能對目標價格補貼的實施持觀望態(tài)度,新棉規(guī)模上市的時間甚至會遲于往年。這些因素按說應該對外棉銷售有利。 不過,從另1個角度分析,外棉價格面臨著巨大壓力。一方面,今年北半球各主要國家棉花豐產,而且新棉在9月開始陸續(xù)上市;另一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中國國內棉價依然看跌,其主要原因是,在籽棉收購初期,倘若只有目標價格補貼而沒有托市政策,加工企業(yè)的觀望態(tài)度可能導致籽棉價格下跌。9-11月為目標價格補貼的采價期。筆者認為,在采價初期,國內價格很可能大大低于目前鄭棉1501合約的價格。 對外棉而言,印度在10月執(zhí)行最低保護價(MSP)收購也許是唯一的上漲機會,因2014年印度的MSP高于國際棉價。但在10月之前外棉價格還是易跌難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yè)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