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wǎng)—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評述>正文
從數(shù)據(jù)分析篇看,延期出庫政策促使市場各方趨于理性。若后期天氣正常,隨著儲備棉延期影響逐步消化,儲備棉出庫交易有望自低谷回升。在年度初期多重力量支撐下,新年度初期棉市有望平穩(wěn)運行。
一、后期棉花市場預測
1.國際現(xiàn)貨價格下跌空間有限。從長期和短期看,國際棉價都不具備長期大幅低于當前水平的基本面基礎。從長期看,中國以外市場緊平衡局面沒有改觀,據(jù)美國農業(yè)部數(shù)據(jù),新年度除中國外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為51%,僅高于2009年的48%(自2006年以來),其中印度在出口同比調減35萬噸情況下,期末庫存消費比預計仍為37.8%的較低水平(2015本年度末為36.1%),新年度后期價格仍可能翹尾。從近期看,當前國際棉花現(xiàn)貨尤其是9、10月份船期外棉報價較ICE12月合約普遍升水15至18美分,大幅高于10美分左右的正常升水。
另從本月月報數(shù)據(jù)分析篇看,雖然國際棉花價格回落,但印、巴棉紗價格仍保持堅挺,30支進口紗到中國成本較國內32支純棉紗價格仍有2000元/噸的升水。
以上表明,短期內國際市場供應緊張局面仍在延續(xù),且新年度中國以外地區(qū)仍有可能延續(xù)緊平衡局面,國際棉價繼續(xù)回落空間有限。
2.儲備棉成交價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儲備棉延期政策出臺后,紡織企業(yè)、貿易商競拍熱度降溫,周成交量從近15萬噸回落到最低8萬噸左右。隨著庫存不斷消化和儲備棉競拍底價回落至低位,儲備棉成交成交率已觸底回升,且成交價折3128B級棉價格在14300元/噸附近趨穩(wěn),結合以下因素判斷,后期儲備棉實際成交價進一步向下空間有限。第一,延期政策公布后的近兩周,儲備棉成交量明顯低于實際紡棉用量,在價格預期平穩(wěn)后,紡織企業(yè)滿足正常需要的采購需求將逐步釋放;第二,新舊年度交替時期,紡織企業(yè)從成本控制和配棉需求考慮,都需要維持一定的儲備棉庫存;第三,若儲備棉輪出底價進一步下降,期現(xiàn)貨價差加大,將再度吸引以基差交易方式經營的貿易商入市采購儲備棉。
3.多因素支撐年度初期棉價平穩(wěn)運行。新年度初期,國內市場多空因素并存,一方面新花集中上市對市場帶來一定壓力,另一方面,也有以下諸項因素支撐價格平穩(wěn)運行。第一,疆內紡企采購需求強。當前疆內紡企棉花庫存水平低,疆內儲備棉成交價格明顯高于內地,加之新疆紡紗產能快速釋放,疆內紡織企業(yè)在新棉上市后除補充正常庫存,還需釋放額外的新棉采購需求,以保證全年度用棉;第二,疆內加工企業(yè)籽棉收購壓力大。據(jù)了解,隨著前期棉花價格上漲和對后市信心的階段性回升,7月份以來,計劃參與新年度新疆籽棉收購的企業(yè)數(shù)量明顯增加,疆內加工廠承包費用大幅提高,部分工廠承包費用較去年同期上漲一倍,包廠企業(yè)需加大籽棉收購力度來攤低皮棉成本;第三,新棉質優(yōu)高價。從當前長勢看,疆內新棉內在品質較好,有利于滿足國內市場對高等級棉的需求,質優(yōu)價高現(xiàn)象將得到充分展現(xiàn);第四,內地棉農惜售延緩上市進度。鑒于2015年度市場表現(xiàn),內地棉農惜售情緒抬頭,對籽棉價格有較強支撐同時,還會延緩內地新棉上市進度,有利于緩沖新棉集中上市壓力。
目前疆內初期花零星上市,籽棉價格6.3-6.5元/公斤,若按新花上市時價格6.5元/公斤,棉籽2.4元/公斤,加工費用1000元/噸粗算,折皮棉成本13500元/噸,考慮出疆運費及流通環(huán)節(jié)費用、毛利,內地銷售價格在14000元/噸偏上,略低于當前儲備棉成交價格。
綜合來看,若后期不出現(xiàn)特別天氣,隨著9月份新棉陸續(xù)上市,儲備棉與新棉“并行”且相互影響,國內棉花價格有望以14000元/噸為重心平穩(wěn)運行,完成新舊年度接軌。
二、國內棉花產銷存預測
本期中國棉花產銷存預測表小幅調整。2015、2016年度棉花進口量分別下調4.6萬噸和14.8萬噸至96.7萬噸和104.7萬噸;同時小幅上調2015、2016年度國內棉花消費量如下表。調整后,2015年度中國棉花期末庫存下降8.2萬噸至1035.6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下降1.7個百分點至135.87%;2016年度期末庫存下降30.2萬噸至830.2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下降5個百分點至1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