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棉花出口陷入法律糾紛
最近棉花出口額度開放,小型貿易商壓力緩解,但大型貿易商則計劃將印度外貿總局告上法庭。 目前棉花貿易商與外貿總局(DGFT)為增加的100萬包(170,000噸)棉花出口額度發(fā)生矛盾,法律糾紛越陷越深。 上周三,高等法院發(fā)出命令,緩解了軋花商和小貿易商的壓力,但大貿易商現(xiàn)在計劃將貿易總局告上法庭,因為外貿總局召回了他們的登記證書,壓低出口單位數(shù)量。外貿總局召回所有的證書,重新驗證登記的數(shù)量超過1000噸,有200家貿易商受到影響。他們之中的許多公司已經(jīng)與海外買家簽署了合同,大部分人說,他們已經(jīng)將各家獲準的4,250噸棉花中的大部分運抵港口。 一家大貿易商在接到外貿總局的通知后說,重新登記生效意味著,我們必須與海外買家就減少裝船數(shù)量重新談判。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必須撤銷我們的合同通知,這意味著我們的業(yè)務損失。 外貿總局邀請那些在2008-09財年和2009-10財年有出口業(yè)績的貿易公司提交出口注冊申請。而那些只參與了今年550萬包出口業(yè)務的公司無資格參與100萬包追加數(shù)量的出口。這一決定隨后受到82家小型貿易商的指責,主要是軋花商,他們在全國各地高院提起訴訟。 早些時候,許多高院發(fā)出命令,命令外貿總局考慮軋花商的申請。7月20日高院命令外貿總局受理和考慮7月6日之前提交的所有申請,以前最終批準日期由外貿總局決定。 在最初的計劃中,外貿總局按照比例給227家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分配158,460噸棉花。據(jù)外貿總局的通知,各高院根據(jù)82個上訴者的要求,命令扣押8200噸棉花,Kolkata高院根據(jù)兩個上訴者的要求,命令扣押3,339.2噸棉花。 高院命令外貿總局,對所有合格申請人分配最少100噸棉花,此后,外貿總局面臨數(shù)量危機,導致召回1000多噸棉花證書。高院命令稱,大出口商的最高額度為1000噸,因此,削減了早些時候外貿總局規(guī)定的所有申請者4250噸的最高額度。 一位資深棉花出口商說,外貿總局收到的申請超過他們的邀請數(shù)量。 與此同時,自從政府6月6日允許增加出口數(shù)量以來,棉花價格大幅度下降?;鶞噬锌?6棉花價格下跌31%,至8436盧比/公擔,紐約棉花交易所近月交割的棉花期貨價格下跌35.3%,至2,153美元/噸。 轉載本網(wǎng)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wǎng)" |